心肝煩躁話更年

A- A A+

西醫看更年期症候群
西醫更年期症候群是指女性因卵巢功能減退,雌激素降低造成全身一系列的身心症狀,患者可藉由如附表(摘自國民健康署)的症狀分析了解自己是否進入更年。雌激素對女性有許多保護性的作用,在更年後失去雌激素的保護作用,會提高如高血脂、冠心病、高血壓、中風、骨質疏鬆等慢性病的機會。且因症狀多樣,常在西醫多個專科就診,甚至情緒變化嚴重會被誤以為是精神疾病。

中醫看更年期症候群
《素問∙上古天真論》論述古代中醫對女性生育的認識:「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有子到無子,涵括了女人14~49歲的生育年齡,49歲後因為臟腑功能衰弱嚴重以及腎精的虧虛,開始了更年期症候,在中醫中最常見證型是陰虛火旺證。在沒有現代抽血檢驗時,古代中醫是由病人外顯的主觀症狀(symptoms)以及醫師身體檢查找出的體徵(signs),來了解患者身體內在變化,例如曾治療一54歲停經女性自訴有心悸的感覺已一年多,常臉紅像擦了腮紅,時常感到身體烘熱面燙易出汗,陣發潮熱、失眠、眼乾澀視物模糊不清,點用眼藥水也改善不大、頭痛眼脹、口乾口渴、牙齦浮腫、情緒易煩躁緊張、皮膚易乾紅癢發蕁麻疹,就是陰虛內熱的系列症狀,也就是俗稱的〝燥熱〞,另外患者疲累倦怠,講話講多疲倦更厲害、冬天門窗緊閉時易胸悶喘不過氣,甚至曾面紅轉紫,患者擔心自己是心臟問題或是紅斑性狼瘡,到心臟科及風濕免疫科就診(也去過皮膚科及眼科)後,只發現有心跳較快,其餘檢查結果大致正常,服用西藥後心跳速率正常,但卻還是感覺陣發心悸潮熱,有時半夜還因心悸而醒,患者又不希望使用西醫荷爾蒙,所以最後到中醫婦科門診就診。

在中醫就診時患者舌淡紅暗雙邊紫瘀、苔薄白,雙脈沉細弱,除了陰虛又有氣虛(滯)夾血瘀的症狀。因為患者表現的症狀主要影響心肝系統,所以診斷是心肝氣陰兩虛夾瘀證型。

中醫治療更年期症候群方法
中醫在治療更年期患者時需要分析患者個別狀況,為不同患者〝量身訂作〞個人化的治療方法,常用的處方像加味逍遙散、知柏地黃丸、甘麥大棗湯等各有不同針對的證型。上例患者治療用藥一開始先用滋陰降火湯為主方養陰清虛熱,配合血府逐瘀湯來祛瘀改善血液循環,眼睛乾澀的部分另外配合服用杞菊地黃丸,在治療一個月後,患者眼乾澀症狀減輕,也不需要再頻點眼藥水,治療兩個月後蕁麻疹、心悸失眠變得輕微。

中醫治療並不是只靠藥物治療,還可配合一些生活起居、食療的調整,例如食物避免烤炸辣燥熱食物,並多食用像木耳、絲瓜等養陰清熱的食物;保持每天適當快走或散步也有助改善血液循環;深呼吸吐納以及一些放鬆運動可以減輕情緒緊張及肌肉緊繃、關節疼痛。如果患者症狀嚴重,亦可同時配合針灸或者配合西藥治療。

結語
更年期症候群其實是身體老化過程中出現的身心症狀,其實不算一種疾病,不管中醫及西醫的治療其實都在幫助患者調整適應,讓更年患者也能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