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你還記得!護智飲食這樣吃!

A- A A+

72歲的林伯伯,起初兩年前覺得自己記憶力衰退,容易忘記家人說過的話,今年起則開始懷疑家裡東西遭竊,並且經常有反覆檢查自身財務行為,於醫師門診檢查後確診患有認知功能障礙。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與失智症有什麼關聯呢?如果患有這類疾病要吃什麼才好?

一、什麼是失智症與認知功能障礙?誰是高危險族群?
隨著人口老齡化,與年齡有關的疾病,尤其是失智症的罹患率逐漸增加。依據國際失智症協會2019年全球失智症報告,估計全球有超過5千萬名失智者,到2050年預計將成長至1億5千2百萬人。台灣失智症協會2019年進行之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台灣65歲以上老人共3,607,127人,其中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有654,971人,佔18.16%;失智症有280,783人,佔7.78%,即65歲以上的老人約每12人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人則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顯示台灣在面臨高齡人口老化與社會成本及資源不足的問題,如何預防或延緩失智症之發生是重要且值得關注的健康議題。
失智症是一種腦部進行性退化的疾病,目前藥物並無法阻止或恢復已受損之大腦細胞,僅能使症狀獲得改善或延緩疾病的惡化。研究指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是介於健康老年人與失智症之過渡期,每年約15-35%會轉變成失智症。高血壓、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等代謝紊亂更與失智症病程進展有關,並且可以透過改變飲食預防疾病的發生。因此,若能提早發現MCI及改變飲食習慣,能有效地延緩MCI惡化。
此外,2018年一篇糖尿病與失智症之文獻回顧指出:失智症可能是糖尿病的併發症,而糖尿病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糖尿病患者會增加70%失智症之罹病風險,其中致病機轉包含高血糖、低血糖、胰島素阻抗、慢性發炎與血糖波動等5大項。「飲食」內容與習慣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別是影響老化或營養代謝疾病導致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的關鍵,而到底要依循什麼樣的飲食才能吃得健康均衡又不會顧此失彼呢?

二、顧心智飲食新型態:麥得飲食
麥得飲食是結合地中海飲食與得舒飲食二種飲食型態特色所發展保護腦部健康的一種飲食型態。此飲食研究是美國洛許大學醫學中心於2015年發表的一種飲食型態。Morris等人在2015年研究指出,共有960人追蹤長達4.7年後發現嚴格執行麥得飲食者能降低失智症發生率53%且延緩大腦老化速度約7.5年,其飲食內容強調攝取多樣天然植物性來源食物,包含綠葉蔬菜、其他顏色蔬菜類(包含紅、黃、綠等淺色蔬菜)、堅果、莓果類水果、豆類、全穀類等及低脂白肉與不飽和脂肪攝取。此外,少紅肉、內臟類等食物及乳瑪琳、人造奶油、奶酪、糕點、糖果甜食等及油炸類速食食品等,因富含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因此建議民眾需留意食物攝取份量以及頻率。

三、飲食以外的生活習慣小撇步
1.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運動能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肥胖或糖尿病患者胰島素阻抗;同時,運動也能緩解壓力,降低身體發炎反應。有關增加運動及身體活動量對失智症長期之系統回顧性之研究顯示,從事規律性運動或是增加身體活動量可以預防慢性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壓、肥胖、糖尿病、因老化衰退的認知與失智問題。過去有研究以1360位大於65歲的老人為對象,進行為期6個月,每週3小時的有氧運動。其結果發現有氧運動可改善及增進循環系統的功能、增加腦部血流量,以延緩腦細胞的老化,因此能增強腦部的健康和心智功能。
2.預防代謝症候群:
控制血糖、血壓、血脂:控制每日飲食份量攝取,均衡飲食避免因營養代謝異常會增加血管內皮受損,增加輕度認知障礙的罹病風險。研究指出,第二型糖尿病比非糖尿病患者罹患失智症風險增加1.2-2.4倍。臨床研究發現,不論有無糖尿病,高血糖可能導致認知功能障礙、失智症風險增加。其可能原因為胰島素阻抗上升與血糖波動大導致腦部微小血管病變有相關。
3.預防肥胖,控制體重:
維持適當身體質量指數超過(18.5~24.0kg/m2),預防體重過重(24.0~27.0kg/m2)及肥胖(>27.0kg/m2)。有研究對肥胖的失智老人(平均70-79歲族群)進行減重,結果發現,減重可增進認知功能中的執行功能與記憶力。因此,維持適當的體態也是很重要的。
4.避免吸菸
5.保持愉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