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痛經

A- A A+

血壓知多少?
血壓是量測動脈血管的壓力,它代表著心臟把血液送到組織的動力;高血壓是定義為每隔兩週測量雙上臂血壓一次,連續3次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即診斷為高血壓。血壓跟心臟輸出量、血管阻力有關。其中,心臟輸出量受心臟每次搏動輸出的血量以及每分鐘心跳的次數影響;血管阻力則受血管結構與彈性影響。隨著年紀增長,血管的結構老化、管腔狹窄、彈性減低,血壓會變高;心臟這幫浦也需要更用力、打出更多血來維持周邊組織都能得到正常血液供應,血壓就更高,心臟也越易衰竭。而血管老化可以是血管內皮累積越多次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誘發的發炎反應,造成粥狀動脈硬化;或累積越多次其它破壞,造成血管壁增厚。

控制血壓有何重要?
由上述原因可知,改善高血脂對改善高血壓有益;規律運動維持正常血管彈性及降低血脂也對改善高血壓有益。高血壓若不控制,血管末梢就容易發生出血的意外,例如出血性腦中風;反之,若長期血壓高,血管末梢的組織得不到足夠血流供應,也容易發生缺血的意外;在心則為心肌梗塞;在腎就是腎衰竭;在腦也是另一型態的缺血性腦中風;全身上下的組織器官如眼睛等,都可能因為缺血而可逆或不可逆地喪失功能。

高血壓會有甚麼症狀?
早期或輕型的高血壓往往沒有症狀,有時患者會有一些非特異性的症狀,如頭暈、頭痛、頸部僵硬、眼花、耳鳴、失眠、乏力等。急性血壓升高則會出現劇烈頭痛、視物模糊、嘔吐,甚至抽搐、昏迷的情況。

如何控制高血壓?
第一步先改善生活習慣:飲食少鹽、少動物性油脂,以減輕血管內滲透壓、改善血脂肪;控制飲酒量;多運動,以改善血管彈性、減輕血脂肪;若還無法控制好血壓,則進一步考慮藥物治療。

中醫如何看待高血壓? 
正因為症狀表現沒有特異性,在中醫典籍中對血壓症狀及治療的紀載,就分散在不同表現裡,如「眩暈」、「頭痛」等;嚴重有心、腦、腎併發症時,則分別歸於「心悸」、「中風」、「水腫」的範疇。將其分類,主要可見下列六種證型。

  1. 體質壯實、頭暈脹痛,面紅目赤、胸脅痛、便祕、尿黃赤、心煩失眠的肝火上炎型
  2. 肝火上炎型可加重,症狀加上頭脹不能轉動俯仰,視物模糊,步履不穩,肢體麻木或抖動不已、煩燥不安,舌質紅,舌體偏斜顫動等,形成中風先兆的肝風內動型。前兩型要嚴格避免燥熱辛辣炸烤食物,如韭菜、辣椒、荔枝龍 眼、羊肉等;可吃些涼潤退火如小黃瓜、白蘿蔔、大白菜、水梨、綠豆、西瓜、香瓜、哈密瓜等食物。
  3. 頭暈頭重如蒙,胸悶噁心,肢體困重,肌膚麻脹,食慾減退,倦怠的痰濕中阻型。這型也要避免油膩重口味食物,可吃些薏仁(孕婦則不可吃,會讓羊水減少)、紅豆、生薑等幫助利水濕的食物。
  4. 頭暈目眩耳鳴,口咽乾,腰腿痠軟無力,遺精,手足心熱,心煩失眠多夢,面紅唇紅、舌紅而瘦,小便熱赤的肝腎陰虛型(例如更年期前後的婦女,年長者等等)。這型同樣要避免燥熱辛辣炸烤食物,可吃些蜂蜜、梨、黑棗等涼潤食物。
  5. 頭痛頭暈,脅肋作痛,血壓波動,或頭痛日久、痛處固定不移,頭暈胸悶,時有左前胸痛,手足麻木的瘀血內停型。這型也要避免燥熱辛辣炸烤油膩重口味食物。
  6. 頭眩心悸,頭重腳輕、步態不穩,四肢沉重浮腫,小便不利的陽虛水濕內盛型。這型要避免寒涼的西瓜、香瓜、柑橘等會加重水濕之物;可吃些羊肉、生薑甚至老薑來行散水氣。不論是哪一型,循序漸進、量力而為,且持之以恆的運動,也都能改善血壓。

中醫如何治療高血壓?
在中醫門診中,有不少因高血壓問題前來求診的病患。他們血壓高的誘發原因,各個不同;有些是服西藥後仍無法改善頭暈、頭脹、頭痛、脖子緊等不適,且血壓未見穩定,所以養成僅在血壓有高時才吃降壓西藥,沒有高就不吃的錯誤習慣,惡性循環;有些是長期處於全身緊繃戒備的高壓工作下漸漸形成;有些是更年期過後,血壓增高,加上潮熱盜汗伴隨失眠,睡眠不好,則血壓更高。

這些不同的原因,都有待中醫師層層抽絲剝繭,找出關鍵的原因與患者體質的差異;能改善的外在誘發因素盡量改善或減低,依照中醫師經各方面評估而診斷的中醫證型,對症下藥;多管齊下,才能在身體舒適的狀態下安全又有效的降壓。若未經專業中醫師診斷,貿然嘗試民間未經辨證施藥的驗方,若恰好不適合您的體質,不但血壓不降反升,還會傷肝又傷腎,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