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如何看待睡眠與失眠

A- A A+

睡眠佔掉了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為了維持白天的活動,睡眠是絕對不可或決的。現代醫學試圖由腻波以及其它生理現象來解析 睡眠這個東西,然而中醫是怎麼看待它的呢?「睡」的古字是目字旁,加上一個「坐」字,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為「坐寐也」, 亦即坐著睡著的意思,而「眠」在《玉篇》中的解釋為「翕目」, 也就是將眼睛閉起來的意思,因此「睡眠」從字面上解釋代表了坐著閉上眼睛睡著,演變至今便是指「睡覺」一事。

《黃帝內經∙靈樞》營衛生會

「夜半為陰隴,夜半後而為陰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矣,日中而陽隴,日西而陽衰,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曰合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如是無已,與天地同紀。」 

對於睡眠的正常生理情形,中醫是由天象變化以及天人合一的 觀念來闡述,並配合身體氣的運行來說明。一天當中,日出到日落之間為陽,隨著太陽升起到中午時陽氣最盛,日落到日出之間為陰,到了半夜是陰氣最盛的時候,以太陽為中心的觀察,會發現天體運行有如此陰陽相互消長的現象。而人身之氣便會隨著日出日落而同樣有陰陽變化,太陽升起,氣走到陽的部分,陽氣開始出來周行於全身,人就開始活動,太陽落下,氣便走到陰的部分,進入到體內周行於五臟之間,進入到平臥休養的狀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天地同紀」。

《黃帝內經∙靈樞》大惑論

「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 

如果「人身之氣」能夠運行正常,那麼一整天的生理活動便可以順利的進行,但是假若氣的運行受到了阻礙,例如氣的運行停留在陽的部分,沒辦法進入到陰的部分,產生所謂「陽盛陰衰」的現象,就會導致睡眠障礙(「目不瞑」代表無法合眼入眠),也就是一般常說的失眠。以年青人和老人比較為例,在年青人身上,氣的運行道路是通暢沒有阻礙的,如同一條新建好的高速公路一樣,車輛可以在其中暢行無阻,因此可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活動作息一切都正常;但是在老人身上,氣運行的通道比較澀滯,就如同年久失修的道路一樣,車輛滯礙難行,氣在其中無法流利的運行,結果「晝不精,夜不瞑」,晚上睡不好,白天也沒精神的。簡略來說,由於氣運行不暢,或是其它因素,造成陽盛陰衰的現象,就會導致生理失常,在夜間便無法入眠。

失眠時可以見到上述「晝不精,夜不瞑」的現象,也就是在夜間會有入睡困難、無法持續睡眠、提早醒來、眠淺易醒等症狀,伴隨白天精神不濟、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改變、心情憂慮等情形。改善。

現代醫學將失眠分為急性(暫時性)和慢性,一般來說,暫時性失眠通常來自於一時的壓力所致,如環境改變、考試、情緒起伏等,或是使用了一些如咖啡、茶等刺激性的飲食造成晚上不好睡,通常會自己恢復。臨床上常見造成困擾的是慢性失眠(睡眠困擾超過30天者),由於疾病、藥物、精神疾患、生活習慣不良、身心性或是不明原因造成的睡眠障礙,會前來求診的多是屬於此類慢性失眠的族群。

《黃帝內經∙靈樞》邪客 

「補其不足,寫其有餘,調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飲以半夏湯一劑,陰陽已通,其臥立至。」 

由於人身之氣運行不暢,導致了陰陽失衡的情形,中醫的治療原則就是要想辦法調整陰陽平衡。在氣的運行道路上,因為有阻礙不通暢使得氣滯礙難行,就將道路上的障礙清開(瀉其有餘),將坑洞之處填平(補其不足),那麼氣就可以在陰陽之間暢行無阻,自然就不易有失眠的困擾了。

註:文中「半夏湯」所使用之半夏具有化痰開濁之效,以助氣血運行通暢。但實際使用請遵照醫師指示,切勿自行服用。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失眠的困擾人人都有可能發生,由其現代社會生活壓力大,因失眠困擾前來就診的病患與日俱增,由中醫養生觀點來看,如何防範於未然,就要回歸到一開始所說的「與天地同紀」。在遠古時代的人們,他們的生活能夠在日常生活飲食起居上都有所規律和節制,因此可以安享天年。現今的人們雖然在龐大的壓力底下被壓的喘不過氣來,但仍應對於自己的生活作息有所規範,雖不求安享天年,但至少可以保有健康的身體。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健康不僅爲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是體格,精神與社會之完全健康狀態。」不也是一種「與天地同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