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

A- A A+

耳鳴是在針灸科門診當中很常聽到的症狀之一,許多人經常抱怨耳中或腦袋中整日、甚至終年蟬鳴聲不斷,日常生活、工作、睡眠等都受到很大的影響,西醫檢查可能沒有明顯異常,可能伴隨聽力的衰退,卻沒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可以改善症狀,因而求助於中醫。什麼是耳鳴呢?它是一種沒有外來聲音但患者可以感覺的到單側耳朵、兩耳或頭內有聲響,有可能是像蟬鳴、鈴聲、噓聲等等,它可能持續不斷地發作或是陣發性發作。通常發作超過半年以上,就稱作慢性耳鳴。

根據美國耳鳴學會的統計,在美國約有五千萬的人患有慢性耳鳴的問題,其中約有一千兩百萬的人耳鳴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耳鳴也有可能發生在孩童身上,但隨著年齡增加愈多人有此症狀,相較女性則較常見於男性,也較常見於抽煙的人身上。根據耳鳴的發作原因可以大概劃分成以下幾類:血管性耳鳴、神經性耳鳴、耳咽管功能異常、身體其它部位的問題所造成及聽力系統本身異常所引發的。

血管性耳鳴,顧名思義即是因為耳朵或顱內的血管問題而引起的,包括動脈雜音、動靜脈畸形、副交感神經瘤等,這類的病人雖然不是百分之百但常見有搏動性的耳鳴。動脈雜音可能來源自耳部附近的動脈,可能由於血管狹窄造成管內正常血液流動情況受干擾而產生,經由顳骨傳導至耳,動脈雜音本身並非是嚴重的狀況,但病人仍可能需要進行血管粥狀硬化的評估,這類病人很少合併其它耳部症狀,如聽力受損、眩暈、耳脹等,此種耳鳴通常在安靜的環境下會最明顯。

神經性耳鳴若是以搏動性耳鳴為表現,則可能是由於控制中耳肌肉之神經因為耳朵的病灶或是神經學的疾患,如多發性硬化症,而受到影響,導致中耳肌肉痙攣而引起。又如果表現為喀喇聲、不規則、快速的搏動聲,則可能是由於連接耳咽管開口之顎肌發生肌痙攣而出現,最常見的原因亦為本身罹患的神經學疾患,如多發性硬化症、腦幹微血管疾病或是代謝性/毒物性的神經病變。

若是耳咽管過度擴張,例如因為快速大量減肥或接受鼻咽處外照射放射治療後而引起,此耳鳴可能是表現如與呼吸同步的海潮聲,它可能隨著躺下而消失。其它身體部位的疾病,如顳頜關節功能異常、揮鞭傷害或其它的頸椎疾病亦可能引起耳鳴。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耳鳴最常還是由於聽覺系統中任何一個部分出現功能異常,引發感覺神經性聽覺損失。整個聽覺系統包括了耳蝸、耳蝸神經、腦幹(耳蝸神經核所在之處)和聽覺皮質投射區。此類型的耳鳴通常表現多樣化,而可能在因為長時間噪音、梅尼爾氏症或耳毒性傷害後耳蝸毛細胞(耳朵中的感覺接受器)受傷的初期指標。其原因包括耳毒性藥物使用、老年性耳聾、耳硬化症、 前庭許旺細胞瘤、缺血性傷害、感染、基因相關或內分泌、代謝相關之傷害對聽覺系統任一處造成傷害而引起耳鳴。

由於可能引起耳鳴的原因太多,因此詳細的病史和理學檢查可以幫助醫師判斷可能造成耳鳴的原因,進一步安排需要的檢查。而西醫的治療方面,首先考慮耳鳴是否與一些相關因子同時存在,如憂鬱、失眠、血管異常、藥物毒性、老年性耳聾等,因於這些相關 因子均可能加重耳鳴症狀,因此若能事先排除這些問題,對耳鳴改善可能會有幫助。而針對嚴重感覺神經受損的患者接受人工耳蝸植 入有七成耳鳴可以獲得改善。行為治療如耳鳴減敏療法是目前較為被建議的耳鳴治療,藥物方面效果則均有限。

根據中醫基礎理論來看,耳朵與中醫臟腑理論中的肝、腎最為相關,若是耳鳴屬急性發作,可能受到情緒的誘發或加重,同時伴隨肝氣不舒,甚至是肝火亢盛的症狀,如胸脇部滿悶、口苦、脈弦等,治療以調肝疏肝為主,若火氣較旺則可以加強清肝瀉火;若是耳鳴已發作日久,甚至數年之久,伴隨因為年紀增加而出現的老化症狀,即腎虛的症狀,如腰酸膝無力、小便頻數、身體虛弱等,治療則以補腎為主。除了大方向之外,亦需考慮是否有其它病理因素的存在,如濕、痰、瘀等,要根據每個人的狀況來加減處理。但慢性的耳鳴在經驗上治療還是比較困難且需時較長,急性期治療效果較佳,因此建議患者可以在耳鳴發作初期儘早接受西醫檢查診斷,排除較嚴重的可能原因後,及早接受中醫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