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職場健康促進
P. 55

根據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2016 年調查發  認
現,護理人員除了有針扎、病毒細菌感染的風險,還有游          識
離輻射物及搬病患或重物,或是長時間久站引發腰椎間盤          自
突出、靜脈曲張和血栓等人因骨骼傷害,壓力大、睡眠品          己
質不佳或睡眠時間不足引發的精神耗弱,或是飲食不正常          的
造成腸胃疾病、憋尿引發的泌尿系統疾病。接受訪談的五          工
成護理人員,曾在一個月內服用藥物減輕身體不適,藥物          作
類型:包括安眠藥、鎮定劑、止痛劑、胃藥等。有 1/4 的
護理人員曾被診斷下肢靜脈曲張,因此對於久站的工作夥          1
伴們適當穿彈性襪,也是必要措施。其主要壓力源為工作
負荷、生活作息不正常,對健康造成隱憂。又如麻醉護理           健
人員,接觸化學療法藥物者易造成自然流產,上呼吸道不           康
適症狀顯著高於一般護理人員。                      促
                                    進
      改善職場健康的方式,增加人力是最佳解方,但如果
事實上無法解決,應有輪班制度、善用機器設備,及院方          53
行政團隊關注醫護的心理狀態,以避免長期累積引發的身
心疾病,或是情緒壓力鍋爆炸。在 COVID-19 疫情期間,適
時導入 AI 人工智慧或機器人,減少醫護被感染風險,也能
減輕沈重的工作負擔。

      與世界各國資料比較,台灣護病比及醫護比雙雙偏高,
因此期望醫護人員能夠懂得自我保護,除了推動醫療體系
之友善健康環境政策外,能做到以下健康生活型態改善: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