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壓力呢?一是「語言表達」:例如生氣、不開心、害怕等字眼,
極端一點的字眼是「討厭自己」或希望「某某人消失」。二是透
過「行為表達」:(1) 對小事過度反應,例如以哭喊方式達成目的;
(2) 出現焦慮行為,例如咬指甲;(3) 與年齡不符的退化行為,例
如學齡兒童出現尿床行為。此外,孩子睡不好、注意力不集中,
也是需要留心的症狀;陪著孩子找出壓力源,提供他們足夠的安
全感。壓力來時,可以先用「深呼吸」或其他方式緩和情緒,再
來面對問題;簡單說就是覺察情緒,先安頓情緒,再把事情一件
件做好。
心
革
命
找
回
生
命
密
碼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