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線減肥

A- A A+

談到減肥,首先要先對肥胖有標準的定義,依據行政院衛生署九十五年二月起邀請中華民國營養學會、肥胖醫學會、糖尿病學會、肥胖研究學會等醫學、營養學及公共衛生學方面多位學者專家,組成肥胖定義小組及處理小組,經過多次會議討論後達成共識,並公布國人最新成人肥胖定義:

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

  •   過重:24≦BMI<27 kg/m2
  •   輕度肥胖:27≦BMI<30 kg/m2
  •   中度肥胖:30≦BMI<35 kg/m2
  •   重度肥胖:BMI≧35 kg/m2 2.

腰圍(cm) 男性:≧90公分 女性:≧80公分

肥胖的治療不外乎是先從控制飲食的攝取,增加運動量開始,若未能達到理想的控制,便會尋求醫療的介入,這包含服用減肥藥,甚至是手術治療,有部分的患者會尋求中醫減肥治療。中醫減肥治療包含中藥、針灸及穴位埋線。在國外的研究已証實針灸治療肥胖是一種有效的方法,而穴位埋線是針灸治療的進一步應用,是將可被人體吸收的羊腸線埋入穴位中,可延長對穴位的刺激,發揮針灸〝靜以久留〞的特點,一般的羊腸線可維持7~10天作用時間,所以大約二週接受穴位埋線治療一次,相較於一般針灸需2~3天治療一次,穴位埋線對於繁忙的現代人而言,可減少回診時間,是除了針灸治療之外的另一種選擇。

穴位埋線治療有其便利性,但也並非所有的人都適合接受穴位埋線治療,需經由專業的醫師評估才能執行,哪些人不適合穴位埋線治療:

  1. 精神病及意識不清者
  2. 腦血管疾患
  3. 糖尿病(傷口不易癒合)
  4. 心臟疾病(心律不整、心肌梗塞、心臟衰竭者)
  5. 凝血疾病(血友病、血小板減少紫斑症)
  6. 免疫及過敏疾病(SLE、氣喘、蕁麻疹..等))
  7. 瘢疤體質者
  8. 肺結核..等法定傳染病
  9. 皮膚嚴重感染及潰瘍者
  10. 懷孕及哺乳期婦女
  11. 發燒感冒
  12. 體質虛弱的人
  13. 惡性腫瘤

臨床發現穴位埋線對體重、體脂下降及局部瘦身有一定的影響,但實際效果會因人而異,穴位埋線也跟針灸一樣會產生酸、脹、麻的感覺,埋線的穴位會依患者體質及肥胖部位而有個體的差異,重要的是穴位埋線是屬於侵入性的醫療行為,絕對要由醫師親自操作,且因其為侵入性的治療,故整個執行過程醫者需要遵守無菌的操作,做好消毒才不會引起發炎等併發症,而患者也需要配合以下的注意事項,以減少穴位埋線造成之不良反應。

穴位埋線前注意事項 

  1. 穴位埋線前勿空腹或過飽、前一日避免熬夜。
  2. 體力虛弱者,如頭暈、心悸等,必先告知醫師。

穴位埋線後注意事項:

  1. 穴位埋線後24小時內,埋線部位勿碰水,並保持清潔乾燥。
  2. 穴位埋線期間,飲食宜清淡,少飲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過敏體質者要避免食蟹、虾、蝦等腥物。
  3. 埋線後數天內,若有局部酸感、腫脹、疼痛情形,此為羊腸線在體內刺激穴位的現象,若有瘀青情形可適度熱敷,約2~3日後會消退。
  4. 穴位埋線前可先洗澡,當天不可泡澡、泡溫泉。
  5. 若埋線部位疼痛不已,出現紅腫熱痛,或者發燒情形,需立即告知醫師處理。
  6. 若穴位埋線出現有輕微低熱發燒(約37℃),應多喝溫開水及休息。
  7. 若穴位埋線後有出血及血腫情形,用消毒棉枝按壓出血部位,待止血或血腫消退後,再用無菌OK繃覆蓋,此為埋線時微血管滲血造成皮下出血情形,此為正常之現象,請勿擔心。
  8. 若埋線後皮膚出現過敏現象,如局部紅腫、紅疹、團塊疹塊、發熱、搔癢感等,則停止穴位埋線。
  9. 極少數患者於穴位埋線後,因傷口護理不當發生感染,如局部紅、 腫、熱、痛感,應予消毒抗菌處理,並嚴密管控感染現象,若感染現象持續惡化,則應轉至感染科治療。
  10. 若於埋線過程或結束時出現暈針現象(如頭暈、冒冷汗、噁心欲吐… 等),立即出針。按壓人中、飲用溫開水並注意保暖,或者意識開始出現混亂應採急救措施,至症狀緩解為止。最後必需強調,穴位埋線只是減肥的輔助方法之一,還需要患者飲食、運動及良好生活習慣互相配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