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臨床治療肥胖症

A- A A+

隨著美食的精緻化普遍化,運動量普遍減少,肥胖變成這個世代奇特的產物,而辨證論治是中醫診斷開藥的核心觀念,治療肥胖症同樣要強調症狀的分類及用藥。肥胖症患者雖然有體型肥胖、大腹便便、肌肉鬆軟、皮下脂肪多、活動氣短或容易疲勞等表現,而且性別年齡不同、飲食習慣及個人體質不同,每個人臨床症狀都不同。治療肥胖症很難只用一種藥方、一成不變的劑量進行處理,仍須按照個別情況分析,靈活多變地診治每一例患者。中醫是如何以其傳統的角度在科學及健康的考量下處理這個問題,這是本文所將要探討的。

以四個民眾最常想的問題來討論

1. 因為吃的多就胖,所以吃的少就會瘦下來?
很多人應該聽過"我就是再怎麼吃也吃不胖"或是"我喝水呼吸就會胖"兩種互相矛盾的極端說法。吃的確是變胖的一樣必要因素,將這因素嚴格控制下來,如同非洲難民一般長年累月當然會瘦,但這不是你我能如此輕易改變的生活型態,因為長時間的少吃造成的心理、生理及生活工作壓力,甚至病態改變如厭食症、營養不良、精神萎靡都是嚴重的副作用都不容忽視;吃其實是一種習慣的養成,可以慢慢改變,由質的正確再求量的漸減改變似乎較合乎生理、心理求變的要求,也不容易造成身體的反彈而暴飲暴食。

所以吃的內容似乎不在吃了一大盤還是一小碗,重點是不同人身體處理同樣的食物是身體儲存起來還是用掉,一般來說體重要造成變動需要長時間才達成,吃的多就會代謝的多,吃的少也會相對代謝減少,短暫的宴席水酒其實不是主因,重點是身體這座工廠如何處理,所以中醫臨床觀察可分成五種基本型:一、身體容易留下痰氣濕氣水氣;二、肝胃火旺或食物積滯便秘;三、身體血液循環差;四、陽氣不足;五、陰虛,其中和吃多吃少會胖有關的就是一和二型,所以常用防風通勝散、龍膽瀉肝湯等處理。

2. 因為沒運動才胖起來,所以有運動就會瘦下來?

胖和壯如何自外觀分別,依我看很多職業棒球選手可能不只是壯,應該也有胖的成分在內,但是也有很多馬拉松選手超瘦,運動的時間是越長是可以預估會用掉儲存於身體更多的能量,這是無庸置疑,問題仍在1.習慣要慢慢養成 2.運動之後的飲食。

許多想要減重的人一定有運動1、2個月就放棄的經驗,每年春節之後,門診中凡是在家吃飽睡、睡飽吃的患者平均體重多了1公斤,就是因為日間活動量完全減低,幸好這只是暫時的現象,恢復正常作息之後體重又將慢慢下降;許多男性朋友都說我有一週運動3次,每次也2個小時,穿衣服的時候別人覺得壯…。其實用體脂計一量就知道脂肪太多,運動的種類其實和鍛鍊到肌肉部位有很大關係,運動的時間要夠才能真正消耗多餘能量,運動的真義其實在於養成喜歡的運動,並當成習慣嗜好,中醫就這部分觀點即是著重在-運動會讓身體循環更佳,陽氣容易養成,能消耗熱量,此時稍微注意進食不要過量就容易瘦。

3. 因為我代謝變差變慢,所以有沒有方法可以增加我的代謝而變瘦?

門診中使用測量代謝的機器,出乎意料之外的,9成以上來門診覺得胖的患者都符合該機器使用說明中代謝不足的人,對照門診中忙碌的護士小姐,她們的代謝也真的符合說明書中的標準,但是若是使用BMI測量可能會將4成以上的患者認為心裡過度要求而非肥胖,這是一個有趣的觀察,難道機器測量比量體重身高更能接近人的想法嗎?

也因此發現治療上一個關鍵是脂肪的測量,日本人用生物電阻的方式來估計脂肪量,而非計算單純體重,同樣是50公斤160公分,但是體脂肪代謝量都有不同,其實胖的內涵也因此不同,使用中醫的語言來說,可能就是陽氣不足或是身體留水過多,甚至是因為整體循環出現中醫講的瘀症或氣虛,這是中醫在此的另一種不同觀察角度。

4. 聽說針灸、耳針、埋針很有效?

針灸的有效有太多學說證明,但是身為針灸臨床醫師,必須說明,很多的所謂"有效"是建立在1.實驗的情況下,2.多種運動飲食甚至藥物配合下完成,也就是譬如要患者一週針灸6次共10週,果然就瘦了。因此個人僅提出耳針、埋針抑制食慾部分,約1/3的患者有效,針灸調節腰部腿部腹部肌肉,見到初期效果是需要長達一個月以上的治療,而且不是如大家所認為的越胖就可以減越多,胖是一個事實存在,需要耗費更多的心力時間才能勝利。往往各位所常耳聞的減掉40、50公斤,都是需要嚴格監控代謝,和其他運動部分配合而成,或是得忍受拼命拉肚子,排小便種種情況下達成,門診的病患若是這樣使用,在家沒有適當及時監測而發生問題,其實對患者是不公平的,也因此正規的中醫門診治療不應該出現這樣的狀況。

其實減重仍有許多問題可以談,如復胖、便秘、內臟脂肪、食物食療、浸泡的藥,種種問題以中醫的角度更是有趣,但不論如何,如果您要加入減重的行列,不要心急,健康的態度觀念來減是才最重要的。